阿里入局 AI+AR 眼镜,为雷鸟创新独家定制眼镜版大模型
1 元钱 PCB 板,一段近百道工序的漫长「旅程」
深圳作为世界硬件制造之都,开车离开繁华的市区来到关外则是属于工厂的世界。而作为硬件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的 PCB 板厂也主要分布于此。
PCB,作为硬件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几乎遍布于任何硬件产品中。在一件件精美的产品外壳内,它总是以坚硬的身体默默的承载着各种信息的流动。而一般一块 PCB 板出厂价格在一元钱左右(当然也不排除苹果这类昂贵的板子),而这一块小小的 PCB 板却需要动用几百号工人通过上百道工序使用几千万的制造设备才能完成。
整个过程从钻孔、酸碱处理、沉铜锡镀、曝光印刷、联网通电,各种工序严丝合缝,稍有差错则有可能返工重做。
作为硬件小白,在亲历整个生产线后不禁感到震撼和深深地敬畏之情。以下通过几组镜头记录的 PCB 板生产片段,带领大家一同感受。
PCB 板最基础的步骤,几条线上的钻机不停的按照固定的程式钻出键位孔。
不同的键位还需选择不同的钻刀开孔
刚钻完孔的板子附着着各种杂质,需要先进行初步的水洗。
通过酸洗、水洗、磨刷、水洗(溢流、高压水)、吸干、热风烘干步骤完成板子上杂质的清除。
一般多层板需要经过数十个药水缸(强碱软化、除油、除药、除胶)以及表面强碱中和后准备上铜。
通过离子反应置换的方式,在盛满钯离子的水缸中得到浅浅的一层上铜。上铜后还需进行电镀加厚,这样上铜速度更快。
将电脑上的电路图通过类似照相馆曝光照片处理的方式曝在板子上。已经刻录的板子,曝光的地方则是需要去掉的地方。
加厚、镀锡、蚀刻,一般将铜加厚到22微米,将不需要的地方覆盖。
镀锡后通过药水缸去除掉非线路部位的铜。
绿油能起到保护线路的作用。
给整批板印上字符,标识后便于后期开发识别,一般采用丝网印刷,打样则采用激光喷墨。
将原板形成互联网络,通过探针进行通电测试。
满满摆放在仓库中过去用过的测试架,对于大货,则一般采用测试架上下通电进行批量检测。
当然完成所有后还得切割,将大块的开发板切割成一块块小板,然后进行封装。
被切割后的最后板型
完成所有步骤封装后,一块 PCB 板才最终诞生,继续完成它未来更加丰富多彩的使命。而这些只是工厂同时进行的流水线的一条,其它的线路仍在继续忙碌的运转着,一批批的客户需求也继续被安排着排期。
离开时和工厂一位负责人聊到一块板子才一块钱,扣除成本才挣得到几毛钱,费这么劲不会觉得憋屈吗?对方也诙谐的答道:球盟会登录入口网页版是行业里的民工,不像高大上的苹果,改下芯片坐着就能把钱挣。工厂只要每单的量稍微大点,利润也还是不错的。
近些年随着环保、低价、人工等因素,深圳目前仅存的电路厂大多在宝安一片,更多的工厂都迁移至东莞惠州甚至更远的昆山。作为深圳过去强大的战略利器,现如今也渐渐的在走向消逝。也许有一天当它们在深圳真正消失的那一刻,大家才会记起它们的重要。
1元PCB苦了工厂乐了电子发烧友
没有电子发烧友,才真的苦了工厂呢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蓝海,提升技术、品质才是PCB的未来。FPC是未来的方向。HDI的主板还没有低到一元吧?
这似乎是中国密集型生产制造行业的一个缩影。高昂的机器设备以及人工成本,只有通过做量才能提升工厂的整体效益。
国内PCB产业逐渐趋于成熟,需要科技创新了